首页 > 税务资讯内容详情

出口转内销,外贸贸易企业这样做,每百万纳税最高可获奖励45万! 2021-04-16 16:25:50 惠找洼地

全球疫情蔓延,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,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。

01、疫情下的生存危机

王李是一家日用品外贸公司的老板,产品有自己购买原材料生产的,也有从其他商家购买直接销售的,在2020年之前一直做出口业务,每年的收入在6000万左右,谁曾想2020年开年,经营就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受疫情影响,前期国内形势严峻,物流不畅通,订单出不去;3月中旬,企业好不容易有生产能力了,但是国外形势紧张,急着要货的海外客户却纷纷以不可抗力为由陆续叫停订单,企业订单量一下子萎缩了三分之一。

虽然已经有各项税务层面政策出台,加快出口退税审批减缓一部分压力,但这没有订单了,今年生意还做不做得成都是个问题,王李愁得夜不能寐。

02、家家有难题

张可是一家集团公司财务总监,目前公司主要有两个业务,一是食品贸易,二是地产项目。集团有几个亿的税收。过去也曾在多地设立分公司,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的形式,实现利润转移,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目的。

但集团家大业大,多地设立分公司,对接各地园区领导实在费时耗力,每个地区的又有每个地区的差异性,部分地区批票比较困难,再加上部分园区已经政策到期。现在就想省心省力找个稳定的地区成立一家销售公司,帮助食品贸易公司享受政策节税,尤其关注增值税所得税的返还政策,以及高管个税的问题。

03、危机中“转舵”

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跟王李一样,原先都是单一做出口的,现在出口受阻,政府开始支持出口转内销,王李不愿意坐以待毙,也紧跟步伐开始筹备国内销售业务,他相信优质的外贸产品同样受国内消费者欢迎。

不过关于税负问题,王李仍有忧虑,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的处理和内销货物不一样,外贸企业内销货物其相应的进项税额是申报抵扣的,而出口货物则实行免退税办法,在增值税申报管理上按免征增值税进行处理。

对于初次转战内销的王李来说,虽有信心今年国内收入在2000-3000万,但对于税筹确实没有什么概念,如果有很好的办法可以缓解今年的生存压力,何乐而不为呢?           

04、税务难题与谁说?

惠找洼地在税收筹划领域深耕10年,倾听无数企业的税务难题更是了解企业经营背后的故事,最常听的就是“经营不易”。尤其在环境严峻的当下,活下去不容易,活得好更加难。

王李出口转内销需要新的筹划思路、张可虽有对接园区的经验但也更想省心省力,不同的税务难题却有了相似的落脚点,我们根据王李和张可的节税需求分别出具了节税方案,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,其基本的操作模式如下:

(1)在税收洼地成立企业A的分公司/子公司,有限公司B;

(2)企业A与B或其他企业与B达成业务合作,签署协议,企业B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甲方付款给企业B ;

(3)企业B经营所得依法纳税,享受当地政府的税收扶持政策。

部分地区是具有区域性税收优惠,例如西藏的企业所得税是15%(西部大开发政策延续)、霍尔果斯“五免五减”;除此之外还有江苏、天津等地有高额奖励扶持,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改变公司组织架构,来实现节税。

惠找洼地合作多地园区,皆已经过考察期,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,享受最高90%的税收奖励。

05、关于节税,他们已经这样做

在王李和张可需求税筹方案之际,深圳一家工业材料贸易的财务总监杨华已在主导今年的筹划项目了,正在对接园区设立子公司(销售平台),将部分业务迁移到园区,以工厂-销售平台-区域代理销售的模式,享受税收奖励。

杨华所在公司为工业材料生产销售一条龙,偏轻资产。销售方面委托区域代理,收取佣金,区域代理会给企业开具发票,个税代理自己承担,所以企业没有个税筹划需求。

去年企业营业额3000万,纳税200多万,其中增值税100万,企业所得税80万,个人所得税20万。目前有两家公司,都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,现在想快速落地享受政策节税。

根据杨华公司纳税情况,入驻园区后,原先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需缴纳200万的税,现在只需缴纳137万,节税比例达31.5%,随着杨华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,未来还将获得可观的税收奖励金额!

增值税奖励=100*0.35=35万

企业所得税奖励=80*0.28=22.4万

个人所得税奖励=20*0.28=5.6万

总奖励=35 22.4 5.6=63万元

实际纳税=200-63=137万,节税31.5%

欢迎与我们联系,诉说你的企业经营故事,惠找洼地可以帮助您入驻税收洼地享受地区整体奖励扶持;个独核定解决个税、企业无票支出多、股东分红、股权转让节税以及企业灵活用工社保筹划难题!

,

相关标签:

发布评论